于盆地沉积环境和年代的不同,其差别是很大的。鄂尔多斯盆地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成功做法就不一定适合松辽盆地低渗透油田开发。因此,单纯以渗透率为评价参数的分级标准,目前不能适应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生产、科研和管理的需要,有必要研究低渗透油气田分级评价参数体系,制定低渗透油气田新的分级标准。这项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目前做起来还有很大的难度。
三是技术性。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那么,技术性就是人们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具有技术上的普遍意义和技术含量。技术进步引起标准变化,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前低渗透油气田开发需求,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与时俱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长庆油田分公司根据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渗流特征对低渗透油气田分级标准作了初步修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从储层微观特征出发,根据低渗透储层的微观特征对低渗透油藏进行了多因素综合分类,将低渗透油藏划分为四类;长庆油田分公司采用储层有效孔隙度、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构造“四元分类系数”对超、特、低渗透油田进行了分类。但是,这些分类标准现场应用指导性不强,目前没有得到推广应用,说明这项工作还需要实践、技术和认识的积累的过程,还不能一蹴而就。
四是时间性。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一切事物都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时间是公平的,时间是无情的,时间的过程就是印证人类活动成功与失败的过程。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始于1907年,其三叠系延长统石油,被人们认为“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磨刀石”、“破棉袄”、“边际油田”和“开发无效油田”等,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始于1995年,也就是说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攻关成功之后,在这之前的80多年,石油开发无所作为。时间不到,功夫不到,谈何容易。只有功到,自然才成。有时历史阶段不好逾越,但是,同样时间阶段也不好逾越。
五是认识性。技术进步是认识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间是认识不可逾越的过程,区域性是认识的“的”和“矢”,反映人的世界观是否实事求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社会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当人们具备了实践性和技术性的认识和成果,认识到区域性的差别并通过时间性的过程检验,才能对低渗透标准有认识上的进步和变化。新版低渗透标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唯物辩证法。